欢迎光临世纪天鸿官方网站!

微信扫码关注
掌握天鸿一手资讯


返回顶部

新闻资讯

了解天鸿发展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天鸿路9号

电话:0533-3590302

邮箱:zhihongyouhua@qq.com

媒体报道

【新华书摘】“双减”政策助力回归教育本质

2022/1/8    来源:新华出版社    作者:  浏览次数:1443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俗称“双减”政策,即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另外,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可谓重拳出击、动作迅速,打出了前所未有的“最强减负令”。“双减”政策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有:一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二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三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四是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五是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确保经费筹措到位。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全国各地都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从严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校外教育行业正在面临大洗牌。“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全力推进,有着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第一,“双减”扭转教育不良发展趋势,回归教育公益属性。近年来,教育行业逐渐演化成逐利行业,扭曲了教育本质,违背了教育规律以及教育公益性的属性要求,需要进行纠偏。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资本的野蛮扩张,催生了很多负面社会问题,“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借机敛财、虚假宣传等问题层出。实施“双减”政策是回归教育属性、解决社会负面问题、培养独立自主的创新人才的应有之义。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教育行业变成逐利产业。
       第二,“双减”缓解家长焦虑,降低教育成本,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居不下的教育支出和养育成本,造成了很多人对组建家庭和生育子女的顾虑,更深层次地改变了人们的婚姻观和生育观。特别是在互联网资讯对教育焦虑的渲染以及商业机构和资本的推波助澜不断交织下,教育“剧场效应”日益加剧,很多家长陷入教育焦虑与不堪重负的教育投入之中。家庭教育成本的高企和家长教育焦虑的加深,对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将加速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不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助于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从根源上破解现有教育体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困扰,助力解决当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加速的问题。
       第三,“双减”推动教育公平,助力共同富裕。受教育机会和资源不均等是造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有着直接的关联。家庭经济背景越好的学生,越能通过校外培训或增加教育投入巩固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而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一个阶层高度固化和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了张力和风险的社会,如何打破阶层固化、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加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均等化供给,以“互联网+”教育更好实现教育有效均衡,强化学校教学主阵地的地位,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因家庭收入不均等造成的教育机会与资源不均等,促进社会流动,打破阶层固化,缩小收入差距,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第四,“双减”倡导回归教育本质,尊重教育规律,培养独立自主的创新型人才。教育既是民生大事,也是国之大计。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中国要向创新型大国转型,就需要培养更多高精尖人才,提升人才的创新思维。在现有普遍教育焦虑压力下,很多家长不得不采取一种以子女为中心、父母倾向于在子女成长和发展全过程进行干预以及在经济上非常昂贵的养育方式。这种养育方式不断压缩孩子自由成长空间,严重干扰了儿童自主性和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的本质和人的成长规律背道而驰。“双减”政策就是要打破现有的“保护式”教育方式,倡导给学生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坚毅勇敢、坚定信念的意志品质,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倡导高阶思维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最后,“双减”是破除“唯升学”“唯分数”的具体措施,也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工作要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存在,曾起到一定的教辅作用,时至今日,已成挥之不去的“影子教育”,促成了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现象的发生,加剧了应试教育中的“死记硬背”“机械刷题”与“唯分数论”的倾向。“双减”卸下了学生额外的负担,可以增加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兴趣、强健身体的机会,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育减负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质,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并做到应教尽教,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后服务体系;二是要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营监管;三是家长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尊重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四是舆论要起到引导作用,减轻社会层面上的教育焦虑;五是尽快通过启动公共教育资源,将因为政策而消失的有偿教辅内容以公共教育平台的途径补充上来,让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到优质的辅助教育资源。“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就是要打破教育剧场效应,缓解家长焦虑,降低教育养育成本,营建良好健康教育生态,有效解决违背教育规律和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各类问题,服务于国家强国人才战略。


       (本文节选自《中国高考报告(2022)》)
《中国高考报告(2022)》徐尚昆 杨汝岱 郝保伟 主编 新华出版社 2021年12月 ISBN:978-7-5166-6145-1 定价:128.00元